浙江省绍兴市聚力“补、防、堵” 持续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


来源:启航家教网 日期:2023/01/17

  浙江省绍兴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“双减”工作的决策部署,在不断深化学科类培训治理的同时,因地制宜同步推进非学科类培训规范工作,依托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,通过健全制度机制、强化安全管理、完善监管体系等举措,着力补短板、防风险、堵漏洞,稳步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落地落细落实。


  健全制度机制,在“补短板”上下功夫。一是强化监管责任。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》,按照“谁审批、谁负责”原则,明确由文广旅、科技、体育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文化艺术类、科技类、体育类培训机构审批与监管。召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治理专题部署会,完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,压实工作责任,推动形成“准入、审批、监管”全链条工作闭环。二是细化分类标准。由市教育局牵头,联合相关部门印发《绍兴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(试行)》《绍兴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(试行)》《绍兴市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(试行)》,从机构设置、场地设施、从业人员、培训内容、资金监管以及审批登记等方面分别作出明确规定。三是优化监管方式。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及复核机制,成立专家委员会,对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划定明确界限,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审核,并参照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方式,纳入平台统一监管。组织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,实行销号制度和“黑白名单”制度,对排查发现的问题,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,坚决遏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。


  强化安全管理,在“防风险”上下功夫。一是完善资金监管强预警。紧抓资金监管关键环节,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加强风险管控。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,明确培训机构可在本市范围内选择1家托管银行,开设预收费专用账户,采取“预收费—上课—付款消课”模式,由银行按约定发出消课和划转指令。相关部门共享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信息,实时掌握机构招生、开课、资金等情况,有效防止培训机构“退费难”和“卷款跑路”等问题。搭建“服务+监管”一站式综合服务管理平台,公开证照、教师、课程、培训材料等信息,并为培训机构提供课程发布、招生、收费等服务。二是严格隐患排查保安全。联合市场监管、消防等部门开展大检查,全面排查培训机构安全管理情况,督促指导校外培训机构履行安全主体责任,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,依法依规严肃处理。2022年7月以来,共开展“双随机”“四不两直”检查370余家次。三是落实疫情防控守防线。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,督促培训机构守好“责任田”,加强从业人员每日健康监测,坚持“日报告”“零报告”等制度;加大明察暗访监管力度,全面落实场所码“应贴尽贴、应扫尽扫”、行程码健康码“应查尽查”等防控举措,切实保障学生健康和安全。


  完善监管体系,在“堵漏洞”上下功夫。一是建立清单管理机制。充分发挥市“双减”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,建立市县两级信息互通机制,文广旅、科技、体育等部门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地毯式摸排,通过“机构清单”和“红线清单”实行全覆盖管理。针对举办者、机构负责人、教师和管理人员等群体,细化明确要求,划定准入“红线”,严格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。二是建立联合检查机制。市县两级“双减”工作专班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督查监管,充实社会监督员、网格监督员队伍,加大执法检查力度,坚决遏制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、超时收费等违背公益属性的行为,确保治理成效不打折扣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500余人次,检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700余次。三是建立定期通报机制。实行每周通报机制,并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,动态调整通报指标,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平台开设账号、录入教师课程相关信息、建立银行监管账户等情况进行定期通报。截至目前,全市78家体育类培训机构、73家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和21家科技类培训机构均开设了银行托管监管账户,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,切实维护好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,推动构建区域教育良好生态。


  (来源:教育部简报)


编辑者:杭州家教杭州家教网)



首页 请家教 教员注册 教员登录